趣味语文对联
有关趣味语文对联集锦 趣味对联 (一)拆字合字联 拆字与合字指把一个字拆成几个字,或把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字面上的对偶.当然,有一些也含有分析字的成份,蕴含某种微妙的思想内容. 闲看门中木(”
于谦的叔父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前面两个字属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要对个地名对,恐怕不容易.”不料,小于谦用《三国演义》中所写到的'陕西地名,对道:
“子午台.”
他的叔父和族人们,听了更加惊讶欣喜,因为这一地名,前两字正好是地支(即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两个字,与“癸辛街”恰成一佳对.
过了两年,于谦成了县学生员.当时,有一巡抚到他家乡的一座寺院游玩.随从官员中,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道: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一时无人对出.于谦刚好也在场,他随口应道: “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
众人无不拍手称妙.
【注释】明正统十四(1449)年秋,瓦刺(蒙古一部落)入侵,英宗被俘.当时,任兵部尚书的 于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并亲自督战,击败瓦刺军,使当时局势转危为安,故称其为..民族 英雄”.
杨溥巧对免父役
杨溥(1379~1446年),字弘济,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建文进士,授编修,为明代有名的学者.曾任翰林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和杨壬奇、杨荣历事四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合称内阁“三杨”.
杨溥幼年家贫,父亲年老多病.在这样的家境下,他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年纪虽小,文才却不凡.
有一次,县官派人捉他的父亲去服劳役,当时,他的父亲有病在身,杨溥到县衙里再三恳求,请求免除劳役,县官看他是个小孩子,就刁难说:‘‘我出个对子,如你对上了,我可以释放你的父亲.”接着,出了上联:
“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
这个上联,构思奇妙,县官利用“图”字的结构析字起意,乃是说:在我统治的范围内,百姓就必须服从我的管辖.小杨溥听了,得知这个县官喜欢被人奉承,稍思片刻,就投其所好,对了下联.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杨溥这个下联,也是运用“析字法”,拆开“伞”字,既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又恭维了县官,而 且对仗工整、表达适切,因此,县官不得不点头称赞,终于赦免了他父亲的劳役.
【注释】编修:官名.明清之翰林院编修,以一甲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充任,无定 员,亦无实际职务.负责修国史、实录、会要等.
解缙智斗曹尚书
解缙接到曹尚书的大红请帖,就随来人到曹尚书家.只见大门紧闭,侧门大开,便转身回 走.曹尚书在门内冷笑道:
“小子无才嫌地仄.”
解缙听了,漫不经心哼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只好打开大门迎进解缙.他望了望一身绿衣的解缙,便吟道: “水中蛤蟆穿绿衣.”
解缙笑着,指了指身穿红袍的曹尚书,针锋相对答道: “锅里虾公着红袍.”
曹尚书恼羞成怒骂道: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也毫不客气地马上还以颜色:
“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翰林出身的曹尚书,与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对对,竟然丝毫占不了上风,很不甘心,但心 里又不得不承认“神童”才华横溢、机智敏捷.曹尚书并不就此罢休,随即请来看客,他要当众 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缙.
曹尚书呷了一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幅墨迹,脱口就说: “醉爱羲之迹.”
解缙随口就吟: “狂吟‘白也诗’.” 曹尚书马上又出一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解缙立即答对: “日照龙鳞万点金.”
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巧对折服,情不自禁地击掌,喝起彩来.曹尚书见还未曾考倒解缙, 十分着急,指着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答道: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解缙刚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但还不肯认输,就以教训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
“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才说完,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 塞,只得佯醉而退.
明太祖题联
明太祖朱元璋①,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小时候,没有机会念书,但他是一个很有 抱负的人,经自己刻苦学习,颇通文墨,会吟诗、作文,还特别喜欢题联.传说,朱元璋无论行军 打仗、饮酒下棋、微服出访、登堂进庙,都喜欢谈论对联.与大臣、文人、农民,甚至儿童常 常对对.
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苏那年,行军中就以“天口”二字,题了一上联: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谋臣刘基一听,知道朱元璋将“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吞”“吴”两字.于是,他 以“人王”二字,绝妙地对出下联: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一次,朱元璋与刘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阙上联,示意刘基应对.联文是: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刘基脱口答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集会.”
又有一次,朱元璋到大臣陶安家,看见陶安以书作枕头,即景生情,乃出一上联: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陶安知其意,随即对道: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朱元璋一次微服出访,遇到一个农民在卖藕,立即出一上联: “一弯西子臂.”
他以一根雪白的藕,比作美女西施的手臂,想考考农民是否能对.那农民望他一眼,笑着答道:
“七窍比干心.”
农民以藕中多孔,来比喻商代忠臣比干的心.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命农民随行,大加赞赏.传说,以后还任命那农民到朝廷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