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语音评定参照细则框架

2023-03-30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语音评定贯穿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始终,在量化评分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这个问题已经在《普通话水平测度评分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做了简要的说明,但并未列出具体的参照细则。本文就是笔者在国家级测试员资格考核培训”

2.1.12 把有韵头的韵母读作无韵头的韵母。

2.1.13 把无韵头的韵母读作有韵头的韵母。

2.1.14 把带鼻辅音韵尾-n 的韵母(前鼻音韵母)读作带鼻辅音韵尾ng的韵母(后鼻音韵母)

2.1.15 把带鼻辅音韵尾-ng的韵母(后鼻音韵母)读作带鼻辅音韵尾-n的韵母(前鼻音韵母)。

2.1.16 把二合前响复合元音读作单元音。

2.1.17 把三合复合元音读作二合元音。

2.1.18 把鼻韵母读作鼻化元音。

2.1.19 鼻韵母没有鼻辅音(包括半鼻化音)收尾,变成开尾韵。

2.1.20 遗留入声双唇塞音韵尾以及明显遗留舌尖中塞音韵尾、明显遗留舌面后塞音韵尾。

2.1.21 把与唇音声母相拼的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读作舌尖前元音。

2.1.22 鼻韵尾-n没有产生音变而读作鼻韵尾-m 。

2.2 判定韵母为“语音缺陷”的基本类型举例

2.2.1 把单韵母(央低元音)a明显读作前低不圆唇元音或后低不圆唇元音、后低圆唇元音。

2.2.2 单韵母(高元音)i、u、ü 带有摩擦,实际已经成为或接近半元音。

2.2.3 单韵母u的舌位靠前,接近央元音u。

2.2.4 卷舌韵母er虽有卷舌色彩,但相当不自然。

2.2.5 舌尖前韵母-i有摩擦,接近舌尖后浊擦音。

2.2.6 舌尖后韵母-i有摩擦,接近舌尖后浊擦音

2.2.7 舌尖后韵母-i有拢唇的动作。

2.2.8 二合前响复合元音动程明显不到位,但还没有发成单元音。

2.2.9 三合前响复合元音动程明显不到位,但还没有发成二合元音。

2.2.10 把韵母ao、iao中韵腹后低不圆唇元音读作央低不圆唇元音或前低不圆唇元音。

2.2.11 把韵母ai、uai中的前低不圆唇元音读作接近央低元音,甚至读作后 低不圆唇元音或后低圆唇元音。

2.2.12 韵母中ie、üe中的前中不圆唇元音读音接近央中元音(也称作“混元音”)

2.2.13 把韵母ie、üe中的前中不圆唇元音读作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2.2.14 韵母ou、iou中韵腹、韵尾整体舌位靠前,即ou发音接近发音接近[εu] ,iou 发音接近[iεu]。

2.2.15 韵母iou、uei、uen 在声调是上声、去声时,或uei、uen同舌面后(舌根)声母相拼时,韵腹弱化或消失。

2.2.16 韵母ian中的韵腹[?]开口度大,韵腹实际成为前低不圆唇元音。

2.2.17 韵母üan中韵腹开口度大,韵腹实际成为央低不圆唇元音。

2.2.18 韵母an开口度小,舌位高,大体相当于[?n]。

2.2.19 在有介音(韵头)-i- 的音节中,i 介音音长太短。

2.2.20 在有介音(韵头)-u- 的音节中,u 介音圆唇度明显不够(常同 u 舌位靠前有关)

2.2.21 在有介音(韵头)-ü- 的音节中,ü 介音圆唇度明显不够(常同 ü 舌位偏低有关)

2.2.22 鼻韵母 in、ing 中 i 和鼻韵尾之间(特别是在读阴平、阳平时)明显嵌入央元音e 。

2.2.23 元音韵尾-i、-u(o)过于强调或突出。

2.2.24 遗留轻微的入声喉塞音韵尾。

2.2.25 过分强调鼻音韵尾使韵尾延长。

2.3 韵母不作为“语音错误”或“语音缺陷”处理的语音现象举例

2.3.1 鼻韵母韵腹(主要元音)没能鼻化,韵尾-n、-ng以半鼻化音收尾的。

2.3.2 轻声音节或副产品分明显读作轻音音节中,二合的前响复合元音变为单元音。

2.3.3 轻声音节或一部分明显读作轻音音节中,三合的复合元音变为二合的复合元音。

3. 声调

3.1 判定声调为“语音错误”的基本类型举例

3.1.1 把阴平调调值55(高平高)读作升调,包括高升调35、中升调24、低升调13、全升调15等。

3.1.2 把阴平调调值55(高平调)读作降调,包括高降调53、中降调、42、低降调31、全降调51等。

3.1.3 把阴平调调值55(高平调)读作曲折调,包括高降升调535、 中降升调424、低降升调313、全降低升调513、低降全升调315、高升降调353、中升降调242、低升降调131、高升全降调351、全升高降调153,以及低降升调214等。

3.1.4 把阴平调调值55(高平调)读作半低平调22、低平调11,以及在重读音节读作中平调33的。

3.1.5 把阳平调调值35(高平调)读作平调,包括高降调55、半高平调44、中平调33、半低平调22、低平调11。

3.1.6 把阳平调调值35(高平调)读作降调,包括高降调53、中降调42、低降调31、全降调51等。

3.1.7 把阳平调调值(高升调)读作曲折调,包括高降升调535、中降升调424、低降升调313、全降低升调513、低降全升调315、高升降调353、中升降调242、低升降调131、高升全降调351、全升高降调153,以及低降升调214等。

3.1.8 阳平调调值35(高升调)在重读音节读作低升调13或12等。

3.1.9 把上声调调值214(降升调)读作升调,包括高升调35、中升调24、低升调13、全升调15等。

3.1.10 把上声调调值214(降升调)读作降调,包括高降调53、中降调42、低降调31、全降调51等。

3.1.11 把上声调调值214(降升调)读作平调,包括高平调55、半高平调44、中平调33等。

3.1.12 把去声调调值51(全降调)读作升调,包括高升调35、中升调24、低升调13、全升调15等。

3.1.13 把去声调调值51(全降调)读作曲折调,包括高降升调535、中降升调424、低降升调313、全降低升调513、低降全升调315、高升降调353、中升高降调153,以及低降升调214等。

3.1.14 去声调调51(全降调)在重读音节读作低降调31或21。

3.2.判定声调为“语音缺陷”的基本类型举例

3.2.1 虽阴平调保持平调调形,但在重读音节音高低,读成半高平调44,而又没有明显低于中平调33的。

3.2.2 阴平调调值读作微升调45的。

3.2.3 阴平调调值读作微降54的。

3.2.4 阳平调调值中间略带曲折,不太明显,还没有同上声调值相混,调值大体相当于335或325。

3.2.5 阳平调在重读音节调值读作微升调34的。

3.2.6 上声为曲折调,但开头略高,相当于31—或41—开头,例如:412、312等。

3.2.7 上声在第一部分“单音节字词”或在第二部分“双音节词语”中第二个音节读作“半上”211的。

3.2.8上声(在非重读音节)发音大体相当于低平调11或半低平调22的。

3.2.9 上声注意了曲折,但没有突出低调的基本的特点,稍延长则在214后带了降尾。

3.3 声调不作为“语音错误”或“语音缺陷”处理的语音现象举例

3.3.1 在去声音节后的阴平调调值(特别是以浊音声母开头的音节)为半高平调44的。

3.3.2 阳平调在非重读音节调读作34的。

3.3.3 在朗读和说话两项中由于语气的需要在单念或句未以及非重读音节读音时,上声调值读作“半上”211的。

3.3.4 在朗读和说话两项中语速较快时,去声调值在非重读音节读作高降调53的。

4.变调、音变、轻重音等

4.1 判定变调、音变、轻重音等为“语音错误”的基本类型举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