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语音评定参照细则框架
语音评定贯穿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始终,在量化评分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这个问题已经在《普通话水平测度评分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做了简要的说明,但并未列出具体的参照细则。本文就是笔者在国家级测试员资格考核培训”
4.1.1 《现代汉语词典》《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注音没能分歧的轻声词中的轻声音节没有读作轻声的。
4.1.2 轻声音节长等同于前一个音节或长于前一个音节的。
4.1.3《现代汉语词典》《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词语条目中注明“-儿”尾并注音为儿化的,没有读作儿化韵的。
4.1.4 儿化音节读得近乎两个音节,即有“儿”未“化”。
4.1.5 把儿化音节中带有ar 的儿化的韵读作带有er的儿化韵。
4.1.6 把儿化音节中带有er的儿化韵读作带有ar的儿化韵。
4.1.7 把儿化韵ur读作uer。
4.1.8 把儿化韵aor、iaor分别读作ar、
4.1.9 把儿化韵分别读作our、iour分别读作er、ier
4.1.10 把儿化韵分别读作er[γr]读作er[ r]
4.1.11 把儿化韵 i:er:、ü:er分别读作ier、üer
4.1.12 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相连没有按规律变调的,即前一个上声音节变调调值为211(也称为“半上”),后一个上声音节变调调值为35(也称为“直上”)。前后两个音节均判定为错误。
4.1.13 “一”“不”变调错误,包括朗读中应变调而读作原字调的情况。
4.1.14 语气助词“啊”的音变错误。
4.1.15 叠字形容词中AA式带上“—儿”尾读儿化韵时,在朗读中没有变调的。
4.2 判定变调、音变、轻重音等为“语音缺陷”的基本类型举例
4.2.1 儿化音节卷舌色彩生硬或卷舌色彩不明显的。
4.2.2“一”“不”除朗读外应变调时读作原调的,即“一”读作yī“不”读作bù。
4.2.3 把双音节词应读“中·重”轻重音格式的或三音节词应读“中·次轻·重”轻重音格式的,读作第一个音节为重读音节。
4.2.4 三个上声音节相连,第一个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的位置(单双格)时,调值没能变为211的。
4.3 变调、音变、轻重音等不作为“语音错误”或“语音缺陷”处理的语音现象举例
4.3.1 叠字形容词中ABB式、AABB式,除部分口语中习惯读变调的情况外(例如:慢腾腾、马马虎虎、清清楚楚等少量词),在朗读中可以不变调。
4.3.2 读作“重·次轻”轻重音格式,即第一个音节读重音,后一个音节读次轻的情况,读作“中·重”格式,即第一音节读中音,后一个音节读重音。
4.3.3 《现代汉语词典》《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注音不一致的所谓“轻 声词”。
4.3.4 《现代汉语词典》《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词语条目中没有注明“—儿”尾,但在口语中可以儿化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