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及答案
高三学语文要多看新闻,多读作文。这两点可以帮助你提高写作。整理了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及答案,希望也对你有帮助。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9分) 一、(每个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他一回头,一个蓬松着头发,一脸花白胡子的瘦削男人看着他,紧紧握着拳头。
少年望看那如同野兽被惊吓时的眼睛,觉得似曾相识,却又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那男子咆哮着:你追到这里来了啊一个防空洞的人都死光了,你还不肯放过我啊你饶了我吧!你饶了我吧!
男子号陶咆哮,跌坐在泥泞中,满身满脸都是泥水,一身都是垃级一样的臭味。
少年想起学校老师警告过他们,不要去废弃的防空洞玩。那边有疯子老师说。
这是疯子吗?
少年望着这个蒙着脸号啕大哭的男子,他哭号的声音这么粗哑低沉,像是空袭警报的声音,忽长忽短,忽然紧张,忽然放松。
战争还没有给束吗?
少年看着男子,心里一片凄伤的回忆,仿佛灯泡上的黑布影子又摇晃了起来。12.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第一段中说整个城市为战争做了很多的准备,请概括做了哪些准备。(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并分析它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果将少年换成我,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试做比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的结尾写了一个疯子,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阅读经验,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81分)
四、(21分)
16.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蹊跷(qī qio) 惩罚(chng) 洁癖(p) 强词夺理(qiǎng)
B.掂量(diān) 框架(kung) 揩油(kāi) 一哄而散(hng)
C.炽热(ch) 倔强(ju) 字帖(tiē) 汗流浃背(jiā)
D.泯灭(mǐn) 挑剔(t) 徇私(xn) 混水摸鱼(hn)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在东亚四强赛上,国足气冲斗牛,以3:0大比分大胜韩国足球队,打破了32年来逢韩必败的怪圈,令国人瞬间点燃对足球的热望。
B.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C.教授李大潜院士认为,应用语文要真正取得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有比较长的周期,所以校方和企业都要对此有耐心,不要趋利避害。
D.安检人员目不交睫地盯着安检显示仪,突然一个画面定格在工作人员面前:一个包裹里藏有一支枪!机场方面立即将该包裹扣押并报警。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B.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C.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D.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19.按要求仿写。要求:前后句式相同,修辞手法相同,语意贯通,内容有意蕴。(6分)
宽阔的胸襟,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卓越追求;
宽阔的胸襟,是
宽阔的胸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旷达;
宽阔的胸襟,是
学会宽容,学会拥有宽阔的胸襟,你将发现人生的新天地。
20.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概括出杭州地铁禁食的两条理由。(每条概括文字不超过16字 )(6分 )
记者问:《杭州地铁乘客守则》中,为什么明文规定列车内禁食?
杭州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回答:如果有人在封闭的地铁车厢内吃韭菜包子、葱油饼、糖蒜等带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坐在旁边的你一定很不舒服吧?万一不小心把油蹭到你身上,那更是悲剧了。倘若食物残渣、水滴、牛奶、油性食品等洒落在地上,不但容易导致乘客滑倒,还极易引来蚊蝇、蟑螂和老鼠。老鼠咬断电路就会造成通讯、信号中断,甚至引发火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1世纪是一个人人自由的言说时代,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爱上发言。小到生活琐事、娱乐八卦,大至公共政策、经济问题、文化现象、学术交流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广泛、多元地言说。对谁说?言说什么?如何言说?男女老少、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角度、看法。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或者认识?
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
1.B(本文并没有否定中国的两河文明共尊一个王权的史实,只是认为中国两河文明共尊一个王权的时间要比西亚晚,且艰难得多。)
2.D(A.西亚两河相距不远,地理、气候等条件也就相近,经济因素也比较接近,因此统一难度要低于中国两河流域。B.相距遥远,政治上要加以控制,难度自然较大。C.西亚的文化是一体化的,政治上的统一自然要比文化互不统属的中国两河容易得多。D.任何地区的统一都必须具备这两种需求,这不能成为中国两河统一难于西亚两河的原因。)
4.B(让:责备)
5.D(A项第一个以为介词,因由于第二个以为连词,可不译。B项中第一个其是代词,他们第二个其为语气副词,难道难道不是。C项第一个为副词,于是就第二个乃是副词,才这才。D项中于都是介词,在)
6.A(③指余靖有才艺,④写其廉洁,⑥是余靖在求助于王仝)
7.D(余靖被贬龙图阁学士与原文不符,当时余靖应是升任)
8.(1)如果习以为常了,对所进的忠言不加重视珍惜,恐怕天下人都不敢进言了。(3分,关键点:重惜、钳口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茹孝标听说余靖曾受过刑罚,并将此情隐瞒去参加科举考试,于是便到韶州将余靖犯刑的案卷设法买到手。(4分,关键点:尝、诈匿、案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余靖暗中使人告诉王仝,要他躲避一阵,王仝以家贫无钱外出为理由回绝。(3分,关键点:讽、介词结构后置,句意通顺1分)
9.【答案】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首先找出颈联(第三联),分清虚实:哪是实景,哪是虚景。并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其次指出作者意图,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10.【答案】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