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讲座——七嘴八舌话修辞(含比喻、夸张、对比、反复等)
七嘴八舌话修辞之比喻想了解比喻的知识吗?请走进我们的开心讲堂,听老师讲——老师:比喻就是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
安琪:我认为,这种“无疑而问”的主要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文文:我同意安琪的观点。
老师:对,同时它也能使行文波澜起伏、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像有一篇文章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题目就运用了设问,行文中又屡次出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设问,使文章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有浑然天成之感。
齐昊:我认为设问这种修辞很好辨别,四个字——自问自答。
老师:大多数句子是这样的,但还有一种句子,虽然有问但没有回答,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例如:朱自清在《匆匆》中这样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他们自己逃了吧,现在又到哪儿呢?”这一段话,虽然只问不答,没有答案,但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时间的流逝之快,也算得上是用了设问的修辞。
夏宁:看来,设问的学问的确不少。
老师:当然,运用设问还应该注意一点: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因此作者自己必须对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否则就失去了运用设问的基础。另外,运用设问还要注意针对性和启发性,要问的是地方,答的是时候。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