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年错误率最高的十个词语

2023-03-30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2006-2010年,错误率最高的十个词语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在语言领域里“挑刺”。12月27日,她又公布了2010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

2006-2010年,错误率最高的十个词语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在语言领域里“挑刺”。12月27日,她又公布了2010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而综观2006年至今,有这样十个词语,它们一直在困扰着国人,最让我们焦头烂额——

1、日历和台历上的最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如,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想当然地在日历中把“己丑年”写为“己醜年”。其实, “丑”字的繁体字虽然是“醜”,但用繁体时只能用于“丑陋、丑恶、献丑、丑化”等,而用于地支、时辰的“丑”字时,则不能用成“醜”,包括用在传统戏曲行当中的“丑旦、文丑、武丑”,也不能写成“醜旦、文醜、武醜”。

2、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常被写成“貂婵”。汉代,人们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

3、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4、高考作文中的高频别字是:“震撼”误为“震憾”。2008年高考,不少考生写汶川大地震时,用到“震撼”一词,但往往误为“震憾”。两者形近而义殊。

5、出版物上常见的错别字是:“精粹”误为“精萃”。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6、地名中特别容易混淆的字是:“州”与“洲”。如:“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九洲”的正确写法应为“九州”。“州”本义为水中陆地,后用作行政区划名称,水中陆地义则改用后起区别字“洲”来表示。(“九州”为中国的代称。)

7、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美轮美奂多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8、商品名称中的最常见用字错误是:碳烧(烤)。如:“碳烧咖啡”、“碳烤月饼”、“碳烤牛排”,等等。“碳烧(烤)”均应为“炭烧(烤)”。因为“炭”指木炭,用木炭烧烤食物,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加工方法,它可以使食物带有独特的芳香;而“碳”是一种化学元素,无法直接用作燃料。

9、计量单位中最常见用字错误是:吋。如:“52吋液晶电视”。“吋”是一个淘汰字,应该改用“英寸”。1977年国家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淘汰了部分计量单位的旧译名用字,“吋”字是其中之一。在涉及计量单位时,首先要考虑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因故做不到这一点时,必须保证用字规范。

   10、街头招牌中很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如:“美容美發中心”中的“發”就应该写为“髮”。且不说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因为‘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两字虽然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