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重点成语汇总(中考常考的按来源归类的成语)
依来源归类的成语 一、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四面楚歌 草木皆兵 闻鸡起舞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指鹿为马 二、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
依来源归类的成语
一、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四面楚歌 草木皆兵 闻鸡起舞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指鹿为马
二、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 杞人忧天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南辕北辙
井底之蛙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刻舟求剑 自相矛盾
三、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
夸父追日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天衣无缝 牛郎织女
开天辟地 点石成金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南柯一梦
四、源于民谚、俗语的成语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五、源于宗教的成语
立地成佛 借花献佛 降龙伏虎 当头棒喝 (佛)
鸡犬升天 灵丹妙药 脱胎换骨 长生不老 (道)
六、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
动辄得咎 行云流水
七、源于外来文化的成语
火中取栗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八、源于古代典籍的成语
【兴高采烈】出自《文心雕龙》。原文是“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意思是嵇康俊迈豪侠,因此他的作品意趣高超,文笔犀利。如今这个成语已经演变为兴致高,情绪热烈的意思。
【精卫填海】出自我国古代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意思是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画龙点睛】出自我国古代绘画著作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五雀六燕】我出自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雀俱重,燕俱轻, 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九、源于唐诗宋词的成语
源于唐诗的:长风破浪 李白《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曲径通幽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源于宋诗宋词的:
源头活水 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重水复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 同上
无可奈何 晏殊《浣溪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十、源于四大名著的成语
(1)《水浒传》中的:
1宋江的眼泪——虚情假义。 2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3李逵穿针——粗中有细。 4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5林冲上山——官逼民反。 6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7石迁偷鸡——不打自招。 8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2)《三国演义》中的:
1刘备当皇叔——时来运转。 2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3曹操杀吉平——恼羞成怒。 4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5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6吕布拜董卓——认贼作父。
7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8许楮战马超——赤膊上阵。
(3)《西游记》中的:
1唐三藏取经——好事多磨。 2孙悟空拜唐僧——改邪归正。
3孙悟空72变——神通广大。 4孙猴子上天宫——得意忘形。
5猪八戒扮新娘——其貌不扬。 6猪八戒吃猪肉——忘乎所以。
7沙河僧挑胆子——忠心耿耿。 8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4)《红楼梦》中的:
1贾府的大观园——外强中干。 2贾宝玉看西厢——戏中有戏。
3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 4贾宝玉游魂——误入迷津。
5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 6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风。
7王熙凤的为人——两面三刀。 8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