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精选16篇)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以下”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9
清朝末年,有个云游四方的道士。这道士知识渊博,能画一手好画,尤其酷爱猜谜。
一天,他来到京城。心想,人们都说京都里人才济济,我要亲眼见识见识。于是,他精心画了一幅画。画的是一只黑毛狮子狗。那狗画得栩栩如生,尤其那一身油黑发亮的皮毛,更是让人赞不绝口。道士来到闹市,把画悬挂在路旁,顿时招来许多行人看客。有人出钱要买这幅画。道士笑着说道:“我这画不卖,出多少钱也不卖。这幅画内藏有一字,要是有谁猜中,本人分文不要,白白将画送给他。
“众人一听,天下竟有这等便宜事,不花一文钱,白得一幅好画,于是争相猜射起来。可是猜了半天,谁也没有猜中。这时,只见一位老者,分开众人,走上前去,将画摘下卷好,也不言语,夹起就走。众人看了愕然,道士也上前问道:“老翁您还没猜呢怎么就拿走我的`画?”老人仍不吭声,还是往外走。众人也七嘴八舌地嚷开了:“嘿,先别拿画,你说出谜底是什么。”老人如同聋了一般,还是不吭声,只顾往前走。道人看到这里,不禁哈哈大笑道:“猜中了!猜中了!”
你说说这位老翁为什么猜中了?
谜底:原来,道士出的是一个画谜。画中的“黑狗”,隐寓着“黑犬”的意思。“黑”与“犬”一合成,就是“默”字。所以老人自始至终默不作声,难怪道士说他猜中了。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10
从前,有一个私塾老先生,带了三个学生学习四经四书。
先生为了鼓励学生勤奋读书,对三个学生说:“尔等读书须用意,日后赴京赶考,谁登上龙虎榜,老夫即将闺女许配给谁。”
这老先生的闺秀,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早已闻名乡里。三个学生早已看中,均不敢表露。今天先生这一许诺正中下怀,学生们好不喜欢,不约而同地说:“先生不可食言!”
先生说:“师无戏言。”从此以后,三个学生更加勤奋,日夜苦读。
赴京考试的日子到了,三个学生同时进京,不料三人一个考中了状元,一个考中了榜眼,一个考中了探花。不久,三人同时来到老先生家,上门求亲。这可急坏了老先生:他只有一个闺女,许配给谁呢
老先生便将自己的难处告诉了女儿,女儿说:“爹爹不必着急,我出四句话,让他们填空,四句话打一物,内藏谜底。
女儿若能将谜语合上,即否定亲事;女儿合不上谜语,也就只有应允亲事了。”
老先生将女儿的意思传达给三个学生,并告诉“不明不白,明明白白,容易容易,难得难得!”
状元听老先生说完马上填上四句:
“飘在空中不明不白,铺满大地明明白白,
落到地上容容易易,飞上天去难得难得!”
填完交给老先生。
老先生将状元写的谜底填句交给女儿,小姐看后,呵呵一笑,未多加思索就合上了谜语:“织白布,不纺纱,盖天盖地盖庄稼,鸡在布上画竹叶,狗在地上印梅花。”揭了状元的谜底。榜眼苦思良久后,也填上了四句:“它在屋中不明不白,弹上木头明明白白,它弹上木容易容易,木头变它难得难得!”
小姐看到榜眼的填句后,又是呵呵一笑,当即合上谜语:“我有一支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牵纤去,归时摇橹还。”
探花略一思索便成四句:“我的心中不明不白,她的心中明明白白,她想我容易容易,我想娶她难得难得!”
老先生将探花的填句交给女儿,小姐看了喜出望外,心想:探花郎的填句虽无谜底,倒也直爽,扣住了今天来求亲的主题,于是写上一首谜语,“身比天高,春少一日”,表示应允之意。
探花接到小姐的谜语,笑得合不拢嘴说:“小姐还没有同我拜堂,就这样亲热的称呼我,哈! 哈!”
谜底:状元“雪”、榜眼“墨汁”,小姐称探花为“夫”。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11
苏东坡不仅是北宋的文学家,而且是位丹青妙手,有《百鸟归巢图》传世。
相传明代有位翰苑名贤,花重金在积古斋买到了苏学士的这幅真迹。为了“锦上添花”,那翰苑名贤欲为此画配一首好诗,于是猛然间想起昔友伦文叙。此人出身贫寒,曾卖过菜,但其才华闪烁,诗文能臻跌宕流美,荡气回肠之境。
伦文叙看过《百鸟归巢图》之后,略加思索,便挥笔直书起来。诗云:
天生一只又一只,
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
啄尽人间千万石。
翰苑名贤细细品味:此诗之中用谐音“巢”暗指“朝”,以“鸟”比喻奸佞。这些“鸟”啄尽人间千万石,弄得民不聊生。可谓寓意深刻。
翰苑名贤再一品味,才发现伦文叙的题诗不仅寓意深刻,且有数学情趣,不禁拍案叫绝,连赞“妙绝! 妙绝! !”
你知道翰苑名贤为何拍案叫绝吗
谜文:伦文叙的题诗,不但寓意深刻,而且扣住“百鸟”二字,“天生一只又一只”,是两只鸟;“三四五六七八只”就是3×4=12;5×6=30;7×8=56,四笔数加起来正好是一百只,难怪翰苑名贤拍案叫绝。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12
传说,从前有位姓张的秀才,靠在街头卖字为生,他虽写得一手好字,但生意却不景气,常因手中无钱而忍饥挨冻。
清明快到了,让他写字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有一天,他的口袋里有了几个钱,便来到不远处的一家酒店要了几道好菜和二两烧酒。店小二知道秀才的底细,便提醒道:“秀才,老板说最近生意不好,不赊账的。”秀才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我是不会赊账的。”你瞧这钱够用了吧? 说着将钱递了过来。
小二接过钱连声说:“足够,够了,”转身想走,又被秀才叫了回来:“小二,我有一谜,猜得着,余下的钱就赏给你了。”小二说:“有谜只管道来,何必赏钱?”秀才听后,摇头晃脑地说:“句中有一字,每月猜三次,就是秀才猜,也得猜十日。”小二听了,心里马上就有了答案。但又不好直说,怕秀才面子过不去,便说:“等酒菜上齐了,再猜也不迟。”
不一会儿,酒菜上齐了,小二并没有提猜谜的事,而是招呼其他客官去了。张秀才自认为小二猜不出,也不再提话,得意地自酌自饮起来,不多时,便有了几分醉意。这时小二端来一盘包子说:“今天的水饺改为吃包子你看可好? ”秀才正在得意之时,哪里计较这些,伸手拿起一个包子就咬了一口,店小二此时忙说:“秀才你可真行,一口吃掉半只包。”秀才听了。
恍然大悟,立即领会了小二为什么将吃饺子改吃包子的用意,便连连称道:“妙,妙! 实在是妙!”说完,乘兴而去。
张秀才字谜的谜底是个什么字
谜底:“旬”。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13
这年春天,李白因想念朋友杜甫,就跋山涉水来到成都看他。这天,两人在花间小酌,酒过三巡,李白面对桌上的小菜,酒兴盎然,随即吟道:“有洞不见虫,有巢不见蜂。有丝不见蚕,撑伞不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