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成语

2018-05-01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关于眼睛的成语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关于眼睛的成语及解释,供大家参考!安眉带眼: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八回:“你也是安眉带”

关于眼睛的成语

  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关于眼睛的成语及解释,供大家参考!

  安眉带眼: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八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出处】: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白眼相看: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出处】: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第四卷:“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鼻青眼肿:鼻子发青,眼睛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亦比喻遭受严重打击、挫折的狼狈相。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众人齐上,把一个德行之儒做下了个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肿。”

  闭目塞聪:聪:听觉敏锐,这里指听觉。闭着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闭目塞听: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蔽聪塞明: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先由努力,后成自然。”

  蔽明塞聪: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出处】:宋·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播糠眯目: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出处】:《庄子·天运》:“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侧目而视: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嗔目切齿: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如此。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而孀妃耆博,且不胜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而比户编氓,各不相谋,而嗔目切齿。”

  瞋目切齿: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瞠目而视:瞪大眼睛看着。

  【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西边房门又开,一妇人衫裙俱青,抱婴儿以出,亦瞠目而视。”

  瞠目结舌: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触目皆是:触目:接触到视线。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出处】:唐·朱敬则《五等论》:“故魏太祖曰:‘若使无孤,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明窃号议者触目皆是。”

  璀璨夺目: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出处】: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三卷:“玉山宝带,尽壁寸珠,璀璨夺目。”

  瞪目哆口: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惊呆的样子。

  【出处】:清·无名氏《帝城花样·春珊传》:“诸名士且摇玉柄麈尾,擎铁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鸡。”

  瞪目结舌: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出处】:清·黄轩祖《游梁琐记·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瞪眼咋舌: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同“瞪目结舌”。

  【出处】:康濯《腊梅花·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

  耳聋眼黑: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身体·耳聋眼黑》:“《传灯录》,百丈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耳聋眼瞎: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

  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耳染目濡: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耳热眼花: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筝赋》:“耳热眼花之娱,千金万年之寿。”

  耳濡目击: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明·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耳濡目及: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明·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耳视目食: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

  【出处】: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耳视目听: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