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成语
关于眼睛的成语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关于眼睛的成语及解释,供大家参考!安眉带眼: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八回:“你也是安眉带”
【出处】:《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耳闻目染: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耳习目染: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凡胎肉眼:凡人的只能看见尘俗世界的眼睛。
【出处】: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
飞眼传情:借眼睛来传递感情。
蜂目豺声: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出处】:《左传·文公元年》:“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甘心瞑目:瞑目:闭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愿,死了也不遗憾。
【出处】:《后汉书·马授传》:“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
高睨大谈:睨:视。眼睛看着上面,在发议论。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
【出处】:《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高视阔步: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
【出处】:《隋书·卢思道传》:“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
鼓睛暴眼:指眼睛突出的样子。
【出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国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实在是比穿山甲、比猬毛还要难于接近的'逆鳞。”
鼓眼努睛:眼睛张大、凸起的样子。指使眼色。
【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七:“‘你跟我来,有句话问你。’他鼓眼努睛,对她这样说。”
刮目相待: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皓齿明眸:皓:白色的样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合眼摸象: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后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触体得一处。’”
河目海口: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出处】:《孔子家语·困誓》:“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于东郭门外。或人谓子贡日:‘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孝经援神契》:“孔子海口含泽。”
横眉怒目: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出处】:五代·后蜀·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昏聩无能: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火眼金睛: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出处】: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三本第九出:“这厮瞒神唬鬼,铜筋铁骨,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