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鸟

2006-03-05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分类:记叙文 共有条评论

人与鸟
8536字作文:人与鸟                   随着人类文明史的开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开始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在18世纪的产业革命之后达到顶峰。现在,我们已经不得不正视这一严重的事实


 
  天网是用很细的透明尼龙丝做成的,我走到离网只有一米距离时,如果不注意两边的竹竿,凭我1.5的视力都很难发现面前的大网!可想而知!鸟儿在快速飞翔中,怎能躲得过去?  
 
  发现了天网,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天网拆下来,集中焚烧。焚烧的场面很壮观!成堆的天网能燃起七八米高的火焰,天空中有盘旋着的候鸟,你会觉得很解气!但遗憾的是,撒天网的人总是抓不着。因为在辽阔的滩涂上,我们只要一出现,哪怕离捕鸟人还有几公里远,他一眼就能够发现我们,撒腿就跑,根本就追不上他。在滩涂地上,捕鸟人跑起来体轻如燕,而我们却喘着粗气,步履艰难!最后只能把万丈怒火发泄在焚烧天网上!  
 
  在采访即将结束又遇到了一次突发事件。当我们在保护区准备返回时,突然又得到当地群众的举报:新建县水上公安局的院子里,此时关押了不少天鹅、大雁,速去!  
 
  听完电话,我还是一头雾水,到底是公安局抓住了捕天鹅的人?还是公安自己抓捕天鹅?不过很巧,当时我们正在新建县的地盘上,于是就按图索骥,直闯新建县水上公安局。到了公安局才打开疑团,原来这个公安局几天前路查时,抓到了一个捕杀、贩运天鹅的团伙,一下子缴获了活的、死的一大批天鹅,目前全都存放在公安局内。  
 
  在公安局的院子里,我们首先见到了活着的天鹅,那是几只小天鹅,但个头比家鹅还要大出许多,活蹦乱跳,一副野性。第一次如此亲近天鹅,它们有一米多高,我们甚至可以直接用手抚摸它们。因为是幼年天鹅,它们身上的羽毛还呈浅灰色,据说到了成年后,羽毛将变得如白如雪。最惨不忍睹的,旁边已经堆放了一批被射杀的成年天鹅,有的并且已经被人拔掉了羽毛,用盐进行了腌制!这些死去的天鹅里,大概就有那几只小天鹅的父母。  
 
  在鄱阳湖区住了七八天,奔波了上千公里,虽然抓住了几个触目惊心的现场,但这几起捕杀候鸟的案件,相对于整个鄱阳湖区的捕杀活动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据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最保守的估计,鄱阳湖区每年冬天捕杀的天鹅、大雁绝对在数千只以上。一只活天鹅贩运到广东能卖两千多元,一只活大雁可卖六百多元,而一只活的白鹤走私到境外可卖到三万美金。  
 
  有人说用不了四五年,人们的贪婪将会把鄱阳湖里过冬的天鹅、大雁等都统统杀光,到那时,这些候鸟或者迁徙他乡勉强维持种群存活,或者因家园丧失而种群灭绝。通过鄱阳湖之行,我倒觉得对任何生命都不应该那么悲观,候鸟们几千年来南来北往,一直在寻找着、选择着地球上欢迎它们的地方,鄱阳湖肯定不是他们最后的乐园。而人类,也在一次次从蒙昧中苏醒,我们现在明白了: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地球上其它生命纷纷消失了,人类不可能孤单地存在。  
 
对于校方噪音驱鹭的做法,"宁大"一些师生表示理解,认为这是迫不得已的举措,但也有不同的声音进行评说,甚至予以激烈反对。  
 
  校文学院的汪老师从读书到留校任教已有10来年了,他说,我是看着白鹭与学校一起成长的,可以讲,白鹭已是学校的一个象征、一道风景线,许多同学对白鹭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学校要驱赶白鹭,从道理讲我们都能理解,但感情仍觉得难以接受。同学们说白鹭太可怜了,好不容易在我们"宁大"安个窝,现在又要被赶走了。汪老师说,在对待白鹭问题上,我们能否做得更宽容些、委婉些。至少,大家这样关心白鹭,我们可以发动全校师生进行讨论,想办法,让白鹭离开"宁大"也不要像现在这样太伤心绝情。  
 
  校报学生记者团的杨红玉同学正在采访大家对驱鹭事件的反应,她说,这些日子以来,学校白鹭少了,但我们心老是沉甸甸的,我们在为白鹭的命运担忧,我们"宁大"四周缺少青山绿林,白鹭离开后有什么地方可以休憩安新家呢?她还说,现在正是白鹭的繁殖季节,鸟儿顶着噪声使劲地筑巢、生蛋、孵养后代,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真是令人感动。白鹭是万里迢迢投奔我们校园,我们却硬着心肠要将它们一家老小都赶走,我们真是于心不忍,有些女同学掉了眼泪。  
 
  "宁大"生命科学系的叶晖俊同学是驱鸟行动的坚定反对派之一。他说,鹭鸟是受国家保护的候鸟,鹭鸟每年从南方越冬回来,数量已经比离开时有所减少,我们在它繁殖的时驱赶,让其无法生存,这是对白鹭的"种族屠杀"。他认为,用噪声驱鸟说起来似乎比较慈善、人道,其实也是很残忍的。他说,自从学校播放噪音、燃放鞭炮驱赶白鹭后,他看到那些鸟儿昼夜在学校上空盘旋、悲鸣,其惨状让人感到刺心的痛。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为何就不能有一些恻隐之心,给予同情宽容,收留他们呢?  
 
  对于学校白鹭太多、影响环境的实际情况,小叶说,这些可以请专家来会诊,一起研究想想更好的办法,帮助鹭群合理疏散迁移,而不是简单地一赶了之。小叶今年已是大三了,从1999年起入学,就看着白鹭一批批过来,他说,鹭鸟数量是好几年才发展成这样规模的,现在一下要赶走,它们能到哪里找到合适的家呢?至于学校提出鸟粪造成杉树死亡,小叶表示问题不难解决,只要学校能花些力气,包括发动同学及时清理鸟粪,人与白鹭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记者在学生网站看到了一只贴子"白鹭的求救信",信上说,白鹭是我们熟悉的朋友,漂亮、美丽、性情温和,现居住我们校园树林筑巢繁殖,有的白鹭产了卵,有的小白鹭已孵化出来了,现在它们受到噪音驱赶,小白鹭的父母不忍离去,它们苦苦挣扎,苦苦哀求,有谁来救救这些美丽可爱的天使呢!  
 
  法学院的卢老师则从学校教育角度,谈了对驱鹭事件的看法。她说,我们是在培养引导学生要有人文关怀意识,对大自然要有亲近博爱的情怀,要学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尤其要学会尊重、爱护、保护弱小生命。现在我们人与白鹭的矛盾,人无疑是强者,驱赶它们也有许多理由,但在行动中如果伤害了鸟儿,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应值得决策层认真考虑。  
 
  在采访中,还有一些老师提出,"劝君莫打三春鸟",是千百年来的古训,仲春正是鸟儿繁殖季节,现在开展"驱鹭行动",在时机上也值得探讨。他们表示,不少学生提出要保护白鹭,宁可自己克服困难,不要伤害小鸟的建议、呼吁,表现出作为现代学子的良好素养,其爱心与善良,对我们教师也是一个教育和触动。  
 
  着眼大生态 营建鸟乐园  
 
  作为鸟类主管部门林业局的专家、宁波市森林病虫防治站副站长,来燕学高级工程师的见解,似乎带有更多权威性和理性分析的色彩。  
 
  去年7月间,来燕学曾应邀到宁波大学对水杉树死亡进行会诊,他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杉树过密,影响了采光等生长发育;二是去年梅季雨水偏多,树林地洼地积水造成根系腐烂;三是林子内有污水渗漏,产生一定危害;四是不排除鸟粪影响,因鸟粪中有微生物、细菌,会损害树木生长。因此,来燕学说,宁大杉木林死亡不是单一因素,而是诸多内在和外来因素产生合力,导致这个结局,全部怪罪鹭鸟,似乎也有失公允。根据专家的意见,宁波大学对杉树林采取了消毒杀菌,开沟排水等措施,并进行树木有序疏散通风透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