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脊梁,坚定的信念

2012-01-02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分类:记叙文 共有条评论

不屈的脊梁,坚定的信念
10249字作文:发现身边的历史——我写我家            不屈的脊梁,坚定的信念                 ——两代共产党人的光辉历程 作者:亓丛丛 指导老师:董传静 通讯地址:济南市

年,外祖父当上了民兵连长,先后将一个个有知识、有抱负的青年送出大山,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他深知:军队是长城,是国家安全的保卫者,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社会建设都离不开这支钢铁队伍,所以,在他任职期间,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好多不符合条件的青年家长请他吃饭、送礼他都婉言谢绝,有些亲朋好友上门说请也都被他一一回绝。因此,得到了村里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好评。谁都知道当时的中国农村青年唯一的出路只有当兵和考大学,也只有这样才能有跳出“农门”、吃上“皇粮”的机会,且1966年——1978年这12里国家取消了高考制度,所以,能够当上兵,是每一个农村青年的梦想,外祖父能否为国家送出合格人才,现在尤为重要。事实证明,通过外祖父推荐当兵的青年中个个都是好样的。李培林现已从青岛消防队复员后,在村里担任村干部;赵兴泉一直在大庆油田工作;亓培昌在新疆建设兵团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禹德传在部队里学到更高的医疗水平回村后任乡村医生,为乡亲们救死扶伤,做出了巨大贡献;亓和亮,我的伯父,当年也是外祖父送去潍坊当兵,现在山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任职……     文革期间,公社成立了“战山河”工程队,作为民兵连长的外祖父带领队员开垦荒地、修建水库,他们高举“农业学大寨”的旗帜,在“战天斗地,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口号声中参与了彭家峪水库、彭家裕渠道、祥沟水电站、石屋志水库、开山面粉厂及泰山公路等工程的修建。他们长年吃住在用草席搭起的帐篷里,炎炎的夏日蚊鸣成雷,他们忍受着叮咬和酷热;冬天,北风呼啸,雪花漫天,帐篷里外的气温不相上下,单薄的棉衣无法抵御严寒,很多人脸上、手脚生了冻疮。漫漫长夜,他们冻得瑟瑟发抖,难以入眠。更严重的是,当时由于粮食紧张,他们一日三餐窝头就咸菜,也难以填饱肚子,可以说是苦不堪言。完全是靠着对党的忠诚和“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才坚持下来的,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直到今天还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也成为他们那一代人光荣和自豪的往事。     “计划生育”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是评定基层组织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志之一。80年代初期的一段时间内,农村也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由于存有封建思想,很多没有男孩的村民为了“传宗接代”而不惜一切代价“强生”“超生”。“计划生育”主任这一职是一个“费力不讨好,得罪人”的苦差事,几次村委会召开后无人接任,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成为一团乱麻。当时身为民兵连长的外祖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再苦再难的工作也得有人干,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该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绝不退缩。于是,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劝说,自告奋勇将这个担子挑在肩上。他白天到田间地头,晚上走门串户苦口婆心向个别村民解释和宣传“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好处和公民应尽的义务,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有了起色。但是,有的村民不听劝阻恶言相威胁,有的偷偷送礼,还有的软硬兼施,死缠硬磨,他都铮铮铁骨、毫不动摇。他常说, “‘计划生育’工作急不得,躁不得。没有不配合的村民,只有不称职的干部!给她们做思想工作,必须要拿着十倍的耐心才行。一次不同意再去第二次,第二次不同意就再去第三次……她们终究会同意的。”那时候没有机动车,外祖父就用自行车载着怀孕的女人去乡里的卫生院做人流,没钱打掉孩子的,他就用自己寥寥无几的工资为她们支付。就这样,在外祖父负责“计划生育”的几年里,村里没有出现一例“超生”现象,被乡里连年评为优秀工作者,还光荣地参加了县里的劳模表彰大会。也为此,外祖父受尽了他人的怨恨和外祖母的唠叨,面对这些,外祖父无怨无悔。     寂静。寂寥。无声。无息。     我静静地坐在沉默之海中航行的外祖父的身旁,停下手中的记录,默默地想着。第一次感到时间像猫爪落地一般无声无息,或许,从此在我心中会留下一个足迹的回声,那袅袅余音荡漾至我心湖的正上方,惊起圈圈涟漪。     “外公,”终于,我打破了这场似乎穿越了百年的寂静,“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信誓旦旦地将这句从未对任何人讲过但在心底埋藏很久的话吐露出来,外祖父看着我,摸摸我的头,笑了笑,转过头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个方向看,好像那边有什么特别吸引他的眼球的东西似的,或许他又陷入了浩瀚的沉思之中……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光线交替的作用,外祖父眼睛里亮起了奇异的光,但是,这让我无法猜透他在想什么,总之,会有“中国共产党”这五个字在他的脑海中点起了星星之火,熠熠生辉……   B文——历史感悟:   把思想的火花烙在今天     当我对妈妈说我要把这篇文章的主人翁定为外曾祖父与外祖父时,她就曾告诫过我:向外祖父问起这些往事时,要用委婉的话语,提起往事,多半会让他伤心……我明白,对于一位四岁就失去父亲的老人来说,最脆弱的是心底的那片薄如蝉翼的湖,最思念的是心湖湖面上那张若有若无幻影般的面容……所以,我不知道该怎样问他外曾祖父的经历,只得对外祖父说,在您给我提起往事的时候,说到伤心处,您千万不要难过,否则我会觉得愧怍。外祖父却很直白地告诉我:“伤心的情节只是跟你外曾祖父有关,别的,都算不了什么。”我愣住了,时间似乎停留在了那一刻……     沉思良久后的外祖父掐灭了手中的烟蒂,表情凝重,我实在不忍心看他那痛苦的样子……沉痛的往事像打开闸门的洪水从他老人家口中传递到我的耳畔。动情处,外祖父的泪水与叹息也如期而至,让我不知所措,也让我明白:伤心事所带来的冲动,不是谁能够决定或制止住的。何况,这股冲动,是心湖爆发所冲击的流。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次访问的机会,外祖父是不是一辈子都不会将外曾祖父的事情告诉大家,深埋心底。看来,我还是很幸运的,能够作为第一个倾听外祖父的口述的人。我想,我会把这些事情告诉我的表哥表姐们,毕竟,他们从别人那里得知的,是不完全的。     让我难过的是:外曾祖母给外祖父唯一的弟弟取名为等儿,可是,一直等到等儿七岁那年得病夭折,外曾祖父也没有回来……     让我感动的是:外祖父在八岁时打柴草到集市上去卖钱,别人形容道:只看见前方有一大堆柴草在移动,却看不见人。虽然自己手里也没有空着,但好心的人们总帮他挑着一部分。外祖父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这种做法体现在他拉地排儿车时期把弱小、病人的货物装在自己的车上。     外祖父说,让他欣慰的是:同去满洲里的老乡姚传禄在回到家乡后,把这不幸的消息传达给乡亲父老们,告诫他们要学习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时刻听从共产党的号召。当年,姚传禄也是参加埋葬外曾祖父的共产党员之一。     “难道连墓都找不到了吗?”我在外祖父给我讲完外曾祖父“客死他乡”的时候哭着问。外祖父眼含着泪花摇摇头,哽咽着说:“知情的人都已经相继入土了,谁还会知道父亲被埋葬在哪里?再说,我也老了……”我擦干泪水,凝望着外祖父,对他说:“您一定要坚持到我长大成人、有能力带您去东北寻外曾祖父的那一天!……”说着,我将头靠在外祖父的肩上,任凭那皮肉里的瘦骨硌得我脸生疼,任凭潸然而下的泪水浸湿外祖父的衣衫……     两代共产党人有着不同的辛酸往事。     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使中华民族倍受蹂躏,满目疮痍,生活在这个国度的是很多中国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而生性秉直、铮铮铁骨、嫉恶如仇、敢于直言的外曾祖父无疑是恶势力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对这样的中国人恨得要命,他们绝不容许这样的忤逆、反抗他们的人存留在世上。因此,外曾祖父短暂而悲惨的一生也就很容易找到答案了。但我认为,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外曾祖父这样的人的怒吼和呐喊,才唤醒了民众反对帝国主义的心声,他们是民族的英雄和脊梁!那一代共产党员的鲜血染红了党旗,他们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前赴后继。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共产党人肩负着改变祖国贫穷落后面貌的重大责任,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公而忘私、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处在这个时代的外祖父,受党的影响和熏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他人生中最大追求和梦想。我想,这追求和梦想一是为了告慰自己父亲的在天之灵,二是怀着对党的感恩和愿意为之而奋斗一生的崇高思想,才使得外祖父几经磨难对党却忠贞不渝,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们这一代共产党员留给我们的是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甘为孺子牛”的高尚情操。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精神财富……     我,一名中学生、共青团员,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同样也改变了无数个家庭。因为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在校园里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打下基础,将来,用丰厚结实的羽翼为祖国撑起一片天;在社会上,多参加公益活动,奉献爱心,做一名播撒文明的使者……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告慰先烈,无愧于时代!     最后,我还想说,我也一定会成为一名像外曾祖父、外祖父以及千千万万优秀中国共产党员那样——向着中共而努力!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外曾祖父和外祖父,慰藉外曾祖父的在天之灵并感谢外祖父忠实而耐心的叙述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