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百代存——浅谈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

2014-04-18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共有条评论

风雅百代存——浅谈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艺术,诗词以言志表情谊,是汉字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华夏文明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闪烁的霓虹灯下,在车水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叶先生说:苏东坡是在苦难之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他把自己的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
上阕主要写景,开篇以长江着笔。浪淘尽几个字体现了江水汹涌浩荡的气势、那巍峨陡峭的山峰直冲云霄,汹涌的波涛拍击着两岸,翻滚的海浪犹如被白白的雪花堆起。在此情此景之下,苏轼不禁感叹,在这美景之下,怎能不孕育和吸引着英雄豪杰?
下阕由遥想领起,勾勒了以为束装儒雅,风度翩翩,在战场上镇定从容,稳操胜券的英俊将军形象。而故国神游几个字又将作者引入现实之中,自己被贬于黄州,仕路崎岖,有才能而无法施展,功名未就却已早生华发,于是顿生愁慨,慨叹人生如梦,光阴虚度。
叶先生又曾这样说,他词里面有他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但是苏东坡的悲哀,从来不像李后主那样沉溺在其中的。他写的背景这样开阔,写的历史这样悠久,融会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他里面有我一事无成跟周公瑾的对比。可是周公瑾又如何?不是也“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了!所以,人要有通达旷逸的襟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我就拿了一杯酒,把酒洒在江心之中,洒给江心之中的一轮明月。 
叶嘉莹心中的苏轼是那样的无可奈何,面对自己未卜的前途,更多的只是无能为力,所以他只能选择豁达,选择在美景中释然。世界上并不存在无来由的超脱,每一次的达观都是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放弃,因此,除她以外,谁还能理解泰然和达观背后的辛酸?
人生如梦,岁月如梭,唯见山依旧,水依旧。
叶嘉莹笔下的每一句都动人心魄,每一篇都感人肺腑。浸染着淡淡的悲哀,抒写着点点的忧伤。她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完美,一种笃定,一种坚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诗人们不同的传奇人生,又似乎告诉我们彗星般的人生,虽然短暂,但绝不暗淡或沉沦。
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清新之风,带着朝露的湿润,混着青草的芳香。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