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真安静

2005-05-30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分类:记叙文 共有条评论

这里真安静
6232字作文:                      一    我到过一个地方,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梦境。   很多长住新加坡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听我一说,惊讶万分。   是韩山元先生带


果有哪位电影大师拍一部影片,就表现一群战俘在黑夜偷运染血巨石来作元帅墓碑  
的艰苦行程,一定会紧扣人心。山道上,椰林下,低声的呼号,受过伤的肩膀,勒  
入肌肉的麻绳,摇晃的脚步,警觉的耳朵,尤其是月光下,那一双双不肯任输服罪  
的眼睛……  
  资料告诉我,即使在国际法庭公审和处决战犯之后,那些日军战俘,竟还想尽  
各种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弄到了每一战犯处决时洒血的泥土,汇集起来到这个坟  
地“下葬”,竖起一个“殉难烈士之碑”。这个碑,我进入墓园不久就看到了的,  
不知底细的人怎会知道“烈士”是谁?  
  韩山元先生曾听守墓人说,别看这个坟地冷清,多年来,总有一些上年岁的人  
专程从日本赶来,跪倒在哪几座墓碑前献酒上香,然后饮泣良久。这些年,这样的  
老人看不到了,或许他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墓碑。于是,坟地真正冷清了,不要说战  
争,就是那星夜运石的呼号,也已成了遥远的梦影。但是,只要你不小心走进了这  
个地方,在这些墓碑间巡睃一遍,你就会领受到人类精神中极其可怖的一个部分,  
阴气森森。这里上下有序,排列整齐,傲骨嶙峋,好像还在期待着某种指令……   
   
 
 
                   四  
 
  现在该来看看那些可怜的日本妓女了。  
  论资格,这些妓女要比埋在近旁的军人老得多。大概从本世纪初年以来,日本  
妓女蜂拥来南洋有过几次高潮,每次都和日本经济的萧条有关。而当时的南洋,由  
于橡胶和锡矿的开采,经济颇为繁荣,大批在国内不易谋生的日本少女就不远千里  
,给南洋带来了屈辱的笑颜。  
  日本女子的美貌和温柔使她们很快压倒了南洋各地的其它娱乐项目,轰轰烈烈  
地构成了一种宏大的职业。从雄心勃勃的创业者到含辛茹苦的锡矿工人,都随时随  
地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日本娼寮。各国、各族的嫖客,都在日本妓院中进进出出。在  
这个时候,日本民族在南洋的形象,显得既柔弱又可怜。  
  既然日妓南下与日本经济萧条有密切关系,而经济萧条又是日本必须向外扩张  
的根本动因,那么,不妨说,日本妓女的先来和日本军人的后到,确实存在着某种  
因果关系。让他们的坟墓紧紧靠在一起,好像是故意在搭建一种历史逻辑。  
  当日本军队占领南洋时,原先在这里的妓女再加上军妓,日妓的数量更是达到  
空前,连著名的南华女子中学也解散而成了日本艺妓馆。这简直成了一支与“皇军  
”可以并驾齐驱的队伍,有人戏称为“大和部队”。据说还有一位日本官员故意向  
寺内寿一总司令报告:“大和部队已经打进来了。”寺内寿一因此而把不少军妓遣  
送回国,但日本妓女真正在南洋的锐减,则是在日本投降之后。这些已经够屈辱了  
的女子,无法在更屈辱的大背景下继续谋生了。事实上,即便是战败的苦难,她们  
也比军阀们受得深,尽管她们远不是战争的发动者,也没有因战争而有任何得益。  
 
  日本妓女在南洋的悲惨命运,已由电影《望乡》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依我看  
,那毕竟是日本人自己搞的作品,在某些历史关节上无法冷静地开掘。日本妓女在  
南洋的遭遇,只有与以后日本军队的占领南洋疏通开来,现代日本民族的心态和命  
运才能梳理得更加完整和透彻。仅仅表现她们在屈辱中思念故乡,显然是把题目做  
小了。  
  《望乡》中一个让人难忘的细节是,日本妓女死后安葬南洋,墓碑全部向着故  
乡。但是我在这个日本坟地中看到的情景却完全相反:300多个妓女的墓碑,全  
部向着正西,没有一座向着北方!  
  也许是不敢,也许是不愿,她们狠狠心拧过头去,朝着另一方向躺下了,不再  
牵肠挂肚,不再幽恨绵绵,连眼角也不扫一扫那曾经天天思念的地方。  
  岂止不再眼巴巴地望着故乡,在她们这么多的墓碑上,连一个真名字也没有留  
下。石碑上刻着的都是“戒名”,如“德操信女”、“端念信女”、“妙鉴信女”  
,等等。这些姑娘,身陷可怕的泥淖之中,为了保持住一点点生命的信念,便都皈  
依了佛教,希望在虔诚的祈求间,留住些许朦胧的微光。但是我觉得,她们不具真  
名,与其说是为了佛教信仰,不如说是要隐瞒自己家族的姓氏,不使遥远的族人因  
自己而招腥惹臭。  
  这种情景,与边上那些耀武扬威地写满军衔、官职的军人墓碑有多大的差别啊  
。我仔细地拨开草丛,读着那一个个姑娘自己杜撰的假名字。她们都有过鲜亮的青  
春,但很快都羞缩成了一枚枚琐小的石丁,掩埋在异地的荒草中。我认出那些字来  
了,显然都是死者的小姐妹们凑几个钱托人刻上去的,却又像死者在低声地自报家  
门。她们没什么文化,好不容易想出几个字来,藏着点儿内心的悲凉:“忍芳信女  
”、“寂伊信女”、“空寂信女”、“幽幻信女”……  
  我相信,这些墓碑群所埋藏的故事,一定比那边的墓碑群所埋藏的故事更通人  
性。可惜,这些墓碑群什么资料也没有留下,连让我胡乱猜想的由头也十分依稀。  
 
  例如,为什么这座立于昭和初年的墓碑那么精雕细刻呢,这位“信女”一定有  
过什么动人的事迹,使她死后能招来这么多姐妹的集资。也许,她在当时是一位才  
貌双全、侠骨慈心的名妓?  
  又如,为什么这些墓碑上连一个字也没有呢?是因为她们做了什么错事,还是  
由于遭致什么意外?  
  还有,这五位“信女”的墓碑为什么要并排在一个墓基上呢?她们是结拜姐妹  
?显然不仅是这个原因,因为她们必须同时死才会有这样的墓,那么,为什么又要  
同时死呢?  
  ……  
  这些,都一定有故事,而且是极其哀怨、极其绚丽的故事,近乎中国明清之间  
的秦淮诸艳。  
  发生在妓院里的故事,未必都是低下的。作为特殊的时代的一个特殊交际场所  
,那里会包藏着许多政治风波、金融搏斗、人生沧桑、民族恩怨乃至国际谍情。也  
许,日本史和南洋史的某些线头,曾经由这些“信女”的纤纤素手绾接。我在这片  
草地上走了一圈又一圈,深深可惜着多少动人的故事全都化作了泥土。当地不少文  
学界的朋友常常与我一起叹息当今南洋文学界成果寥寥,恕我鲁莽,我建议南洋文  
化的挖掘者,多找找这些坟地。军人的坟地,女人的坟地,哪怕它们藏得如此隐蔽  
。  
    
 
                 五  
 
  “军人,女人,还有文人!”韩山元先生听我在自言自语,插了一句。  
  是的,这个坟地里,除了大批军人和女人,竟然还孤零零地插进来一个文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