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基本知识全解

2018-02-18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对联基本知识全解  对联基本知识全解  目前仍有不少楹联爱好者不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或了解少,不免有一些出律和犯忌的对联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象长久下去,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因此我们理和”

 对联基本知识全解

  对联基本知识全解

  目前仍有不少楹联爱好者不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或了解少,不免有一些出律和犯忌的对联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象长久下去,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因此我们理和摘录这方面的知识,让读者能较快了解对联起源发展状和一般分类标准,掌握对联写作常识,明确对联张贴的要求和法。让我们与广大楹联爱好者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联艺水平。叠对联起源及特点与分类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骄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这一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学传统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枝精致夺目的奇葩。

  对联的起源可以远溯到桃符。桃符又名仙木,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画着传说中镇邪除妖的神茶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后来桃符逐渐简化,上面只画符咒或只写“神茶”、“郁垒”的名字。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指此事,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但这种桃符只是为了求神灭祸、祈求吉祥,没有独立使用对仗句子的意识,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对联。

  五代时,符咒和“神茶”、“郁垒”的名字逐渐被联语替代。据说这源于后蜀国君孟爬的一个突发奇想的旨意。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孟爬突然下了一道旨意,命群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群臣写来写去,孟爬都不满意。最后孟爬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来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人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虽然这副五言联并不一定是我国的第一副对联,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来考察,对联的形成是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的。《诗经》、《楚辞》、诸子百家著作、汉赋、唐诗等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对偶句,是对联的原始形式。如《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再如《尚书·益陈漠》中提到的“满招损,谦受益”,《论语·雍也》中“乘肥马,衣轻裘”,《论语·述而》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等。还有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等等。

  明清时期是对联的鼎盛时期。统治阶级对骄文和对联非常看重,还将其列人科举考试。文人将时局政见、流派纷争通过对联的形式予以表达。对联的应用已遍及社会的每一个阶层,蔚为大观。对联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张之洞有曰:“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梁启超对句曰:“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以及“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等。

  对联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上下两句相对偶,对偶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特点。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曾谈到:“律体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

  二是句式相同。它首先要词类相当。上下联对应的词,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其次,上下联的结构要相应,要做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做到了句式上的相同,对联形式上就有一种匀称和整齐的美。

  三是平仄和谐。对联讲究声律节奏,具有音乐美。平仄是汉字声调的两大类型。古代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人。平声列为“平”,上、去、人归纳为“仄”。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人声,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平仄和谐要求上下联相应处的词平仄相对。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除平仄要求外,每句最末一个字即句脚的平仄也要协调,通常采用“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这种方式反复进行。

  四是语意相关。要求上下联在内容上密切关联,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种对偶形式的对联,其意脉必须是相通的,这样的两句才不是生拉硬扯杂凑在一起的,而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关于对联的分类问题,一直以来缺少明确的理论研究,如不同类型对联的概念内涵往往模糊不清,不同类型对联之间的外延往往互相重合,等等。同时,对联在使用时常常带有比较明显的任意性。应当说,这些现象是有违科学分类的基本要求的。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对联的内容和用途划分。虽然从理论上看,这种划分难以严格而完全,但从实践上看,只有这种划分才比较有意义。

  对联的内容和用途都带有题或题赠的性质,因而写作对联也经常被称为题联。按对联所题的内容和对象等的不同,大体上可将其分成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题赠联、杂感联、趣巧联几类。在这当中,每一类又可分为若干子类。

  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在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即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乔迁新居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的子类又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联语,不一而足。

  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