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的性质(详)

2023-03-30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语音的性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学习语言,必须首先掌握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能够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

语音的性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学习语言,必须首先掌握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能够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交际作用是通过语音来实现的。

    语音具有下列性质:

    (一)语音的生理性质

   
语音是由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因此,我们可以从生理的角度来考察语音的性质。人类没有专门用作发音的器官,而是使用呼吸器官、消化器官作为自己的发音器官,只有声带专用于发音。

    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肺、支气管、气管。这部分发音器官只起供气和通气作用。肺供气,支气管和气管通气。

    2、喉头和声带。喉头上通咽头,下连气管,起通道作用。声带位于喉头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薄膜。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门时,就引起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声带在发音中起重要作用。人们控制声带松紧的变化,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咽腔、口腔和鼻腔。咽腔是气流的通道和共鸣器,上通鼻腔,下通喉头。口腔和鼻腔靠软腭和小舌隔开。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畅通,这时发出的音叫口音。软腭和小舌下垂,口腔某部位闭塞,气流只能从鼻腔呼出,这时发出的音叫鼻音。鼻腔一方面是通道,另一方面也用来发音,气流通过鼻腔时摩擦鼻腔四壁而出声。此外,鼻腔也是共鸣器,发口音时,气流虽然不通过鼻腔,但也发生共振,如果鼻腔不通气,音质就受影响。

    下面的发音器官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便于掌握普通话每个音的特点。

    发音器官示意图

                                     图1-1-1

    1、上唇  2、下唇  3、上齿  4、下齿  5、齿龈  6、硬腭  7、软腭  8、小舌  9、舌尖   10、舌面  11、舌根  12、鼻腔  13、口腔  14、咽头  15、会厌  、食道  17、气管  18、声带  19、喉头

    人类无论是说话还是呼吸,无论是发乐音还是噪音,气流都要通过声带。  说话时,声门闭合,从肺中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呼吸时,声门大开,让气流畅通。

    声带活动示意图

 

                    

                                        图1-1-2

        1、杓状软骨2、声带3、声门     呼吸及发噪音时            发乐音时

    (二)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因此,语音又具有物理性质。物体受到外力撞击而发生颤动,颤动体振动了周围的空气,就形成了一种疏密相间的音波。音波传播到人们的耳朵里,就成为人们能够用听觉器官感受到的声音。从物理角度看,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要素。

    1、音高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在同一时间内,振动次数多(即频率大)的声音高;振动次数少(即频率小)的声音低。图1-1-3显示:时间相同,波幅相同,由于振动的次数不同,出现了音高不同的情况。



振动次数多,声音高 

 

                        振动次数少,声音低      

    语音的高低同人们声带的长短、厚薄有关系。一般说来,女人和孩子的声带较成年男子的声带短些、薄些,发音时,在同一单位时间里,振动次数要多些,所以声音高。成年男子的声带较女人和孩子长些、厚些,发音时,在同一单位时间里,振动的次数少些,所以声音低。同一个人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是由于人们能够控制自己声带的松紧。声带拉紧,声音高;声带放松,声音低。汉语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由“音高”不同形成。例如:

    兵——声音高而平;

    强——声音由中升高;

    马——声音由半低降低,再升到半高;

    壮——声音由高直降到低。

    2、音强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决定于音波振动幅度(即波幅)的大小。  音波振动幅度大,声音就强;音波振动幅度小,声音就弱。

                                  
    声音的强弱同撞击物体时力度的大小有关系。用力大,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就强;用力小,物体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就低。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重音就是由不同的音强形成的。例如“莲子”与“帘子”中都有“子”,前者要读上声,后者则读轻声,由于两个“子”的音强不同,从听感上就能区别意义:前者有“籽实”之意,意义是实在的;后者意义较虚,属于附加语素。

    3、音长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声音的长短决定于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音波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音波持续的时间短,声音就短。

    音长也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但在普通话中不太明显。方言中多有这种情况。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