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代词可以加修饰语吗(适合教师及语文研究者阅读)

2023-03-30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说明:《人称代词可以加修饰语吗》为会员推荐贴子,内容专业性很强,适合教师或专业研究人士研究学习使用,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浅谈“修饰语+人称代词”现象及结构来源[摘要]:谈到人称代词的语法特点,以前语法”

说明:《人称代词可以加修饰语吗》为会员推荐贴子,内容专业性很强,适合教师或专业研究人士研究学习使用,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浅谈“修饰语+人称代词”现象及结构来源

[摘要]:谈到人称代词的语法特点,以前语法学界普遍认为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但在现代汉语中,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修饰语+人称代词”这种语法现象在散文、歌词等文学样式中越来越普遍。众多专家学者对这一现象的结构来源进行了考察研究,并通过阅读分析各个年代的文学作品,指出“修饰语+人称代词”句确实是汉语所固有,并非欧化句或是例外。

[关键词]:修饰语;人称代词;结构来源;语用

一.“修饰语+人称代词”句式举例及分析

我们在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通常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将词划分为两个大类:实词和虚词。而实词内部又可以分出10个小类,其中就包括代词。代词是指具有替代和指示作用的词,一般由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组成。①而我们所要分析的人称代词是替代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最近翻阅邵敬敏老师的《现代汉语通论》,发现书中对代词的定义和属性提出了更加新颖深刻的说法:“代词实际上并不是按照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类,只是在‘指代’这一点上有共同点。有的代词相当于名词,例如谁、我、你、他、那、什么、哪儿等。”②于是我推想,人称代词的功能也相近于名词的用法。名词是可以用来被修饰的,那么人称代词不能被修饰的说法也就无法成立了。下面就让我通过一些实际的举例来证明我所推想的结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现代汉语中“修饰语+人称代词”的句式

A现代汉语中受修饰的又可以分为四大类,一种是体词性词语,主要有名词、代词、方位短语、数量短语、定中短语、联合短语等几种。如:

1.邹小姐道:“新娘不消问得,你是今日的我,我是前日的你。三个合来,凑成一个品字,大家不言而喻罢了。”(《痴人福》第六回)

2.好了,你有你的她,她有她的他,认命吧!(琼瑶《几度夕阳红》)

3.场上的海霞,象个粗壮的大汉,房间里的她却是个多情、温柔的姑娘。(邱晨《说说我的好战友郑海霞》)

4.因为不愿做亡国奴,十五、六岁的我和几个与一我样无知的同学,万里迢迢,投奔大后方来求学……(罗广斌、扬益言《红岩》)

5.为什么偏该年纪较大的我,来埋葬你呢?(巴金《哭靳以》)

6.可不知为什么,此时此刻的我居然随着舞乐声,自己在座位上竟也手舞足蹈、跃跃欲试。

分析如上6个句子:

句1“今日的我,前日的你”中修饰人称代词“我”、“你”的是名词,即“今日”、“前日”。

句2“她的他”中修饰人称代词“他”的是代词,即“她”。

句3“房间里的她”中修饰人称代词“她”的是方位短语,即“房间里”。

句4“十五、六岁的我”中修饰人称代词“我”的是数量短语,即“十五、六岁”。

句5“年纪较大的我”中修饰人称代词“我”的是定中短语,即“年纪较大”。

句6“此时此刻的我”中修饰人称代词“我”的是联合短语,即“此时此刻”。

B现代汉语中第二种修饰人称代词的情况是谓词性词语,一般由形容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组成。如:

1.微醉的我们,洪醉的他们,深浅虽不同,却同为一醉。(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一个赤裸裸的她,把一切丑陋与美好一下子,整个的都交给了他。(老舍《骆驼祥子》)

3.那要强的,委屈的,辛苦的,堕落的他。(老舍《骆驼祥子》)

4.但是活着的我们呢?(邓颖超《复活》)

5.当从镜子里看到变了形的我时,我痛心地哭了。(《中国青年》1983年第3期)

6.扮戏的咱们,散了场一样。(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分析如上6个句子:

句1、句2以及句3中修饰人称代词的分别都是形容词性词语。例“微醉”、“洪醉”、“赤裸裸”、“要强”、“委屈”等。

而句4、句5以及句6中修饰人称代词的分别都是动词性词语。例“活着“、变了形”、“扮着”。

C第三种修饰人称代词的情况是“在”字短语。“在”是一个动、介兼类词。所以又有两种情况。如:

1.她……让在另一边的他只能看见一小部分。(罗贵详《两夫妇和房子》)

2.在旁观者的我看来,这两个青年人都被爱情所陶醉了。(《巴金文集》)

分析如上2个句子:

句1中修饰人称代词“他”的是“在”字短语,而“在”充当动词,相当于“站在”的意思。

句2中修饰人称代词“我”的也是“在”字短语,而“在”充当介词,相当于“依、从”的意思。

D最后一种修饰人称代词的情况是主谓短语或复句形式。而“复句形式”是指在形式上像复句,但又不具备复句的句调的语言单位。如:

1.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作为一个作家的我,敢有歌吟动地哀。(臧克家《学诗断想》)

2.我们在本书中看到的他,既不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也不是头带光圈的圣人。(《光明日报》)

分析如上2个句子:

句1修饰人称代词“我”的是主谓短语,即“作为一个作家”。

句2修饰人称代词“他”的是复句形式,即“我们在本书中看到”。

其次我们也从众多名篇中发现,古代汉语里不乏“修饰语+人称代词”的句式。虽然古代汉语中出现的人称代词大多不被“的”字短语修饰,但仍然可以清楚地搜集到这样的句式。如:

1.李氏道:“……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驼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庚辰本《红楼梦》)

2.软玉还未答话,丽云笑问道:“宝哥哥你说这许多他,他究竟是谁呢?……”(天虚我生《泪珠缘》)

3.伤心煞了我,泪如麻,不知道孩子的“大大”,奴家的他,将来是谁家,落在那一家?(《霓裳续谱红绣鞋儿三寸大》)

分析如上3个句子:

句1修饰人称代词“你”的是量词,即“个”。

句2修饰人称代词“他”的是形容词性词语,即“居多”。

句3修饰人称代词“他”的是名词,即“奴家”。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修饰语+人称代词”这种语言形式不仅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而且在古代汉语中也是不乏其例的。通过大量句式举例,证明了我所推想的结论:凡是名词所具备的词法特点和句法特点,人称代词都应具备。

二“修饰语+人称代词”结构来源的探索

“修饰语+人称代词”句,在五四以后的书面语中已屡见不鲜。那么,这种结构句式是什么时代产生的呢?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句式,我翻阅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但也在其中,听到了许多专家不同的声音。有很多学者依旧认为,这种句式属于欧化句。倪元宝先生主编的《大学修辞》在说到“欧化句”时:“欧化句是按印欧特有而汉语所无的句法结构的句子。汉语吸收印欧语的句法结构,能丰富汉语的表现力,其中有些格式已融入现代汉语,成为汉语的新兴结构。不过,并非印欧语的一切句式都可以任意搬用,只是却有特殊表现力而又不和汉语句法体系相抵牾的格式,才能成为汉语中的一种句式。这种欧化句式不多,其中有一种是人称代词带修饰语。”③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