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人名成语和出处

2023-03-30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带人名成语和出处复习成语时,发现有些带人名的词语很有趣。特意作了一些归纳,解释和出处基本来自“百度百科”。核对有限,难免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希望大家纠正,先谢谢了!另外,收录肯定也不全面,烦请大家帮助”

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向平之愿: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向平的心愿,指子女婚嫁之事。向平是刘秀的朋友,刘秀让他当官,他不干,说自己唯一的愿望是儿女成人,婚事如意,心愿一了,就去云游四海。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向长传》:“建武中,男女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优孟衣冠: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典故《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优孟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就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神态和孙叔敖一模一样。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让他做宰相。优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并趁机对楚王进行规劝,庄王终于封了孙叔敖的儿子。后来就用“优孟衣冠”比喻假装古人或模仿他人。

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再作冯妇:冯妇,古代的勇士,善打虎。《孟子·尽心下》记载:晋国人冯妇,善于打虎,后来不干了。有一次看见一群人在捉老虎,但不敢向前。于是他上前去打。比喻再干旧行业。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