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能用减少吗?

2023-03-30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一〉“倍”的释义要探讨“减少几倍”的可行性,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下这个结构中宾语“倍”的性质。[1]以下是各类古籍、字词典中对“倍”的解释。1.《墨子经上》:“倍为二也。”2.《说文解字·人部》:“”

[25]、裴邦清的《浅谈英语数字的翻译》[26]中多严格坚持把“减少几倍”转换成“减少几分之一”的说法。只有许建忠的《引进“减少几倍”的译法很有必要》[27]一文中提出了“减少几倍”的合理性。

〔2〕“减少几倍”的古文来源

①史书类

1.《后汉书•樊宏传》:“(樊)准课督农桑,广施方略,期年间,谷粟丰贱数十倍。”

2.《晋书•卢循传》:“后称力少不能得致,即于郡贱卖之,价减数倍,居人贪贱, 卖衣物而市之。”

3.《旧唐书·郭子仪传》:“以朔方减十倍之军,当吐番加十倍之骑。”

4.《旧唐书••北狄传•渤海靺鞨》:“今日渤海之众,数倍少于高丽,乃欲违背唐家,事必不可。”

5.《宋史·河渠·黄河下》:“因是三山为趾,以系浮梁,省数十百倍。”

6.《金史·张彀传》:“一日之间,价减数倍。”

②小说类

1.北宋小说《靖康纪闻》“官司增置粜粟米场、卖柴炭场,米不过三升,薪不过五十文,其2.值减市价数倍,赴场籴买者如市。”

3.北宋语录《朱子语类》(简体字版):“会其直,比抛降之数减数倍。”“先问其砖之大小厚薄,依样烧砖而结之,费比朝廷所抛降之数减数倍云云。”

4.北宋语录《朱子语类》(简体字版):“至主上禁中游幸,惟用稷轿,其制轻捷,又减少辇数倍。”

5.冯梦龙《醒世恒言》:“如蚕种不好,但堪为绵纩,不能缫丝,其利便差数倍。”

6.西湖渔隐主人[明]《贪欢报》第三回:“二叔道:‘只他一双小脚儿也比你差了数倍。”

7.明小说《万历野获编》:“至主上禁中游幸,惟用稷轿,其制轻捷,又减少辇数倍。”

8.李渔《连城壁·子集》:“莫渔翁道:‘倘若读书之后,发达起来,我却要十倍的利钱,少了一倍,我也不肯收的。’”

9.清小说《镜花缘(下)》:“ 我见算书中差分法,有递减,倍减、三七、四六等名,纷纷不一,何能及得这个明白了当。”

10.清小说《八仙得道(上)》:“ 笑之时,骨节一松,那久受压迫伏不敢动的恶豹顿时觉得身上的重力减轻了十倍,这正是它脱离羁缚的机会儿到了。”

11.清小说《八仙得道(下)》:“现在的世上恶人,究比善人少得几倍,有雷电以示威,亦大足警惕一班宵小无行之徒。”

12.清小说《海国春秋(上)》:“ 长所奏廉洁赃十三万有零,包静乃致于有千万,廉洁若真贪婪,不应少于胥役百倍。”

13.民国小说《宋代十八朝宫廷艳史》:“立时把汉兵战败;汉兵经这么一退,全部队伍勇气一短缩,战斗力就减了百倍,立时被周兵战胜。”

14.民国小说《明代宫闱史》:“时宋献策进计道:“官兵少我十倍,众寡相去悬殊,他们所恃以取胜的,就是……”

如果说清末民国的小说,还有可能受到西方的影响的话,那么史书中的记载更加证明了此类格式应用的历史之渊远。

〈五〉“减少几倍”格式的争论

目前对“减少几倍”用法的可行性,国内学界争论不息。在《咬文嚼字》2005年第2期中就曾集中展开过辩论。而谭生树老先生状告“人教版”的事件也在网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主要意见分成两类。一类是否定观点,基本上是五六十年代“不能用(说)”、“错误”的重申,如符达维的《“倍”的用法亟须规范》(《语文建设》1995年第1期)、林惠芳的《“减少若干倍”商兑》(《语文研究》1994年第1期)、李琴的《“减少几倍”的说法为什么错而难改》(《秘书之友》2000年第11期、郑惟厚的《涨几倍?少几倍?怎样说才正确》(《中国统计》2008年第2期)、郎业成的《“倍数”的正确用法》(《上海会计》1983年第12期)、成遗德的《“减少几倍”?》(《语文知识》1995年第二期)……;一类是基本肯定的意见,如盛树屏的《也谈汉语倍数缩减式》(《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7第20卷第4期)、白丁的《“减少几倍”格式的使用与来源考察》(《语文研究》1994第1期)、李远明的《为“减少几倍”正名》(《汉字文化》2000年第1期)、令狐楚的《语言的柔韧性》(《咬文嚼字》2004年第3期)

综上所述,“减少几倍”的确有其深厚的中外古今的语言背景,更有其通俗易懂、夸张修辞[28]、对称之美[29]、便于英汉双译[30]的优点。其实,语言现象本身就是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交往过程自然产生的。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要按某种硬性的逻辑发展下去。正所谓“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此,笔者更愿接受《咬文嚼字》的编者的其中两条建议:一、工具书中应补充数学中关于“倍”的定义,即“倍”是两个数的比率,并举例说明增加可以用“倍”,减少也可以用“倍”。二、对语言实践中的“减少”用“倍”,应持宽容态度,不宜简单止之。只有这样,我们的汉语语言才更好地更新、发展。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